最後更新時間: 2025 年 08 月 22 日
二寶即將出生,大寶還沒離乳,很多媽媽會擔心:要怎麼同時哺乳兩個孩子?這篇文章紀錄我在月子中心哺乳大小寶的日常,包含我怎麼避免塞奶、手擠母乳關鍵技巧、親子同室心得、怎麼跟大寶一起度過月子,希望幫助即將生產的你,哺乳更輕鬆。
萬用技能「手擠奶」
我懷二寶時,大寶還在哺乳進行式。原本我就希望,只要大寶要喝,我就繼續餵,跟婦產科醫生討論後,醫生認為,只要我的身體沒有因為親餵大寶而感到不適,就可以繼續餵母奶。於是,我孕期就持續哺乳大寶,直到生產。
有了第一胎擠奶餵奶的經驗,我第二胎產後哺乳十分順利(我的第一胎哺乳血淚史可以看:【哺乳手札】混餵轉全親餵:我的母奶經驗)。
我的醫院沒有讓母嬰在產檯肌膚接觸,也沒有親子同室。因此,我是生產後六小時到嬰兒室第一次親餵二寶。當時,嬰兒室已經瓶餵過30ml的配方奶,不過當我抱起二寶、讓他搖籃式靠在我懷裡,他很快就含乳吸吮起來。
在醫院時,因為嬰兒室只每四小時定時開放親餵,我就四小時餵一次。原本,我不想額外擠奶、就靠寶寶吸吮,沒想到產後第二天乳房開始脹痛,摸起來也漲漲硬硬,只好放棄偷懶,開始手擠母乳。
雖然一路親餵大寶到生,但這時候擠出來的母奶,並不是成熟乳,而完全是初乳的狀態,顏色偏黃、比較稠、量也少。第一管我擠了半小時只有1ml多;到了第三天出院前,我手擠半小時,大約有30ml。
跟第一胎不同,這次,我找的月中可以24小時彈性親子同室,不過剛入住時需要隔離三天。這三天可以自己選:是要讓寶寶在嬰兒室單獨隔離、三天後再開始同室;或直接親子同室三天、這三天都不推回嬰兒室。
我選了前者,讓二寶在嬰兒室隔離三天,這三天我就專心陪大寶,彌補他因為媽媽生產而分離的心情。
從醫院搬到月中那天早上,忙了一上午,都沒有親餵、也沒時間擠奶,接近中午時乳房已經很漲,也有硬塊。偏偏月中為了感控,不開放外人進入,包括泌乳專業人員也不能進來。
第一胎塞奶的經驗還歷歷在目,我有點緊張,趕快跟護理師反映乳房脹痛、有硬塊。護理師說她們都有泌乳證照,可以幫我處理,結果她一擠下去,好痛。我忍了半分鐘,覺得不太對:「有點痛耶。」
護理師說:「你現在蠻漲的,會痛正常。」
我遲疑了一下:「不然我先自己試試看好了,有問題再問你們。」
護理師離開後,我自己試著用不痛的手擠奶方法——先引奶陣再擠,花了半小時,順利把硬塊排掉,全程沒有疼痛。那一刻,我無比慶幸自己剛剛相信直覺,沒有忍痛讓護理師繼續擠。
入住月中當天下午,我發現房間沒有吸乳器,一問護理站才知道,原來吸乳器數量有限,全都被借走了。幸好我還有萬能的手擠母乳技能。
後來,我也試過孕期準備的沐伊孕哺免手持吸乳器尊爵版,比生完大寶用新貝樂小饅頭不痛,擠得也更乾淨,但我還是嫌洗配件太麻煩,用兩次就收起來了。整個月子,二寶沒有同室時,我都靠手擠母奶打天下,每次10~20分鐘就能擠到乳房鬆軟收工,不用洗配件,也沒有塞奶,快速又輕鬆。
同時哺乳大小寶
在月中時,平常白天我同時顧大小寶,最大的困難是偶爾大寶午睡前想喝奶、剛好二寶也餓了。我試了很多次同時哺乳兩個孩子,但總是有一個姿勢不順,最後我只能盡量調整二寶的作息,提前餵飽他,再陪大寶午睡。這樣一個月只有三次卡到時間,不得已讓嬰兒室瓶餵二寶。
扣除午睡時間,白天大小寶要同時喝奶,我就坐在沙發,用生物哺育法餵。二寶半側半趴在我身上,我用手臂圍著;大寶坐在沙發上、靠著我另一側,兩個孩子一起喝奶。生物哺育法成功率很高,兩個孩子都適應得不錯,唯一的條件是需要很多小枕頭支撐腰部和手肘,我用了兩個抱枕加上二寶的小被被。
有時吃飯時二寶餓了,我就繫著月亮枕,一手抱著二寶親餵,另一手餵大寶,同時自己也能吃飯。
帶大寶住月中
這樣的坐月子型態,是我在孕期就計畫好的。因為家裡不方便請月嫂到府,我又不想把大寶託給後援整整一個月、自己在月中坐月子,「在月子中心帶大寶」就成為最適合的方案,同時也能給大寶一些適應手足的時間。(詳細可以參考這篇文章:〈親餵母乳適合在哪裡坐月子?〉)
具體的安排是:我跟大寶一起住在月中,白天接二寶回房間親子同室,晚上先生下班後來陪大寶,或幫二寶換尿布哄睡,我可以陪大寶。晚上睡前,我們一起推二寶到嬰兒室,晚上我就陪大寶睡。這樣,算是給大寶一個月的適應期,這一個月,大寶晚上照原本習慣的跟媽媽同睡,白天則是跟二寶一起共度,適應手足生活。
為避免大寶無聊,我提前準備了他喜歡的新書,藏在家裡,請先生隔幾天分批帶來,也有訂閱玩具可以玩。偶爾都玩膩了,也有試吃彌月禮的外盒包裝、DM,甚至房間裡的衛生紙捲筒、網購紙箱,都可以讓大寶打發時間。
大寶的餐點則是跟月子餐廠商加訂便當,偶爾訂UberEats,或是請先生前一晚買好,我隔天用月中電鍋加熱。房間裡也準備一些即食類和沖泡類,例如保久乳、豆奶、麥片,這些方式交錯使用就能換換口味。
結果,這段住月子中心的時光,變成大寶的「特別回憶」,到現在出月中幾個月了,他還經常回憶跟月中護理師、清潔阿姨、巡房醫生的互動。也很感謝二寶經過這段親餵、瓶餵交錯的時期,沒有混淆,親餵還是喝得好好的,從月中回家後,就順利接軌全親餵了。